工程師也能說好故事,專題演講準備實戰技巧
站上台分享技術專案,是每位工程師都可能面臨的挑戰。透過這次醫療科技展的演講經驗,我整理了一套實用的準備方法,從內容架構到臨場表現,幫助工程師也能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故事。
身為一名工程師,我們習慣在電腦前與程式碼打交道,但當需要站上台前,向業界同仁分享自己的技術成果時,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。最近,我有機會在醫療科技展上分享我們團隊的生成式AI應用成果,這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:技術人員一樣可以說好故事,關鍵在於準備方法和心態調整。
換位思考,找到共鳴點
準備演講最大的挑戰不是整理技術內容,而是如何讓聽眾產生共鳴。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:聽眾真正關心的是什麼?經過反覆斟酌,我決定不直接切入技術細節,而是從醫療人員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:「繁重的文書工作如何影響醫病關係?如何運用科技讓醫護人員能夠更專注於病患照護?」等情境。
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架構,比較能抓住聽眾注意力,也能自然帶出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。
將技術「轉譯」成故事
工程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陷入技術細節的解釋。為了避免這個問題,我有準備比喻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概念。例如,在解釋系統模組化與降低耦合度時,我用家中電器的比喻:就像家裡的冰箱、洗衣機各自獨立運作,當需要更換或升級時,不會影響其他設備的運作。
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方式,讓非技術背景的聽眾也能理解我們的技術架構。
練習與調整:找到最佳節奏
光有好的內容還不夠,如何表達同樣重要。我在主管與同事面前練習時,讓我注意到一些習慣性的問題,比如:說話速度過快、過度使用「呃」、「然後」等贅字、在短時間提出太多的反問等。後續通過反覆練習和調整,我開始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節奏。
現場演講時,我刻意選擇離開講台,與聽眾靠近一點,方便觀察他們的反應。當發現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時,我會適時放慢速度,確保重要概念傳達清楚。這種即時調整的能力,是練習帶給我最寶貴的收穫。
收穫與反思
這次演講經驗讓我明白,好的技術分享不在於堆疊多少專業術語,而是能否讓聽眾理解並認同你要傳達的價值。作為工程師,我們或許不是天生的演說家,但只要用心準備、勇於嘗試,一樣能夠說出打動人心的好故事。
給工程師的實用演講準備指南
以下是我根據這次準備演講的心得整理出的具體建議,希望能幫助準備技術演講的夥伴:
內容準備階段
- 列出三個你最想讓聽眾記住的關鍵訊息
- 以問題為導向,找到聽眾的共鳴點(準備 2-3 個能引發聽眾思考的問題)
- 為抽象的技術概念準備一個生活化的比喻
簡報設計
- 每張投影片不超過 3 個重點
- 使用圖表、圖片等視覺元素,幫助聽眾理解
- 準備一些備用的細節內容,以備Q&A時使用
演練技巧
- 與同事、朋友進行模擬演練,並接受建設性反饋,找出語速、音調與眼神接觸等需要改進的地方
- 找非技術背景的朋友討論,確保要分享的內容易懂
- 練習如何用30秒快速總結一個技術重點
緊張時該怎麼應對?
- 準備故事大綱:在簡報中標記幾個重要的轉折點,當感到緊張忘詞時可以迅速找到方向
- 練習深呼吸:演講前做3-5次深呼吸,緊張時也可以藉機喝水調整
- 觀察聽眾反應,適時調整說話節奏
- 將常用的贅字(如:然後、那個)替換成更專業的過渡語(例如:接著讓我們看看、這個重點在於)
最後的建議是:放下技術人員的身段,試著從聽眾的角度思考,用他們熟悉的語言和故事來傳達你的專業。因為最好的技術分享,不是展現你懂多少,而是讓聽眾真正理解並認同你想表達的價值。
希望這些經驗分享能幫助到準備演講的工程師朋友,一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