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Less is More 工程師的斷捨離思維

· 5 min read
Darrenjon
Blogger

作為軟體工程師,我們總是渴望抓住每個成長的機會。但在一次次說「好」的過程中,我卻發現:有時候對機會說「不」反而能幫助自己成長更多。這是我在兼顧工作與接案生活中的一點心得分享。

接案生活總是充滿各種機會與挑戰。曾幾何時,我也陷入了「什麼都想接」的焦慮漩渦中 - 每個案子都像是一個閃亮的機會,代表著更多收入、更豐富的經驗,以及更廣闊的人脈網絡。然而,當我開始正視時間與精力的有限性,學會婉拒一些「好但非必要」的機會後,意外發現這些「不」為我帶來了更深刻的成長與啟發。

當我們說「是」的代價

對從事接案的工作者而言,面對每個潛在的案子時,說「是」往往是一種本能反應。我們習慣將更多的案源等同於收入的保障,將更多的經驗視為技術的進步,也期待更多的機會能開啟未來的可能。然而,回顧過往,這些連串的「是」實際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代價:

每接下一個新案子,就意味著時間被進一步壓縮,生活失衡的邊緣更近一步。當注意力過度分散時,不僅難以深入鑽研技術,更難維持專案的高品質交付。更糟的是,當陷入無法說「不」的焦慮 - 害怕錯失良機,擔心拒絕會影響未來合作,這些壓力日積月累,最終可能導致你更倦怠。

專注的力量

當我開始有意識地篩選機會,我逐漸領悟到「說不」的價值。這不是放棄,而是一種更明智的專注。以下是我實踐「少即是多」的三個核心準則:

1. 聚焦高價值任務

時間永遠是有限的資源。學會拒絕低價值的任務,才能將寶貴的時間投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:

  • 深耕特定領域的技術專精
  • 投資長期且系統性的學習
  • 挑戰具有突破性的重要專案

2. 追求質的突破

我發現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優化每個專案:改進系統設計、解決複雜問題、撰寫更優雅的程式碼。這不僅提升了客戶滿意度,也讓我在技術層面獲得更多成就感與突破。

3. 留白是為更好的機會預留空間

持續說「是」就像不斷往行李箱塞入物品,當真正重要的機會來臨時,你可能已經沒有任何空間可以容納。適時的「不」,其實是為未來更好的「是」預留成長的可能。

那究竟該如何評估機會?

要在眾多機會中做出明智的取捨,我建立了以下三個評估準則:

  1. 長期效益導向:這個機會是否能帶來持續性的成長,而不只是短期利益?
  2. 核心技能相關性:這個專案能否強化我的核心競爭力,而不是讓我困在舒適圈?
  3. 時間精力平衡:承接這個案子是否會影響現有重要專案的品質或個人生活的平衡?

結語:Less is More

在這個機會無處不在的時代,懂得說「不」反而成為一項關鍵能力。拒絕某些機會,不是因為它們不好,而是因為它們「此刻」並非最適合你的成長節奏。

如果你也是一名接案的軟體工程師,不妨在下次面對新機會時,先問問自己:「這件事,是否真的符合我當下最重要的目標?」